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对于我国数据市场发展情况,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介绍,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到3328个,同比增长70%。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图片来源:国新办
“更多数据进入到市场这样一个现象,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成果,也是数据市场孕育兴起的一个缩影。”沈竹林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决策部署,为数据市场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在发布会上,沈竹林用了四个“更加”概括近年来数据市场的新变化。第一个更加是制度规则更加明晰。2022年,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创造性作出了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构筑起“四梁八柱”。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继推出了50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各地方也在大胆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个地方出台了数据条例,还有10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也在积极探索,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个更加是数据供给更加充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上架数据产品达到3328个,同比增长70%。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供给表现尤为亮眼,今年上半年,上架的高质量数据集产品同比增长2.8倍,这些优质的数据供给也带动提高了各行业用数水平,解决了很多痛点问题。比如,某个地方的农商行,充分运用社保等多源数据推出了“社保e贷”普惠金融产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贷款融资难题,不良贷款率降到0.28%,自助办贷最快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
第三个更加是市场生态更加丰富。国家数据局持续深入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带动更多主体投入到数据市场建设中来。据统计,中央企业新成立了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包括金融、制造、互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积极采购物流、气象等数据。仅今年二季度,主要数据交易机构新增供需主体达到2600多家。同时,一批从事数据标注、治理、交易服务等业务的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一些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从无到有,逐渐向专业化领域拓深,包括一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也在加快成立专业化团队,专门从事数据业务。
第四个更加是市场设施更加坚实。数据市场的“硬建设”和“软环境”加快推进,有力支撑了数据合规高效流通。“硬建设”方面,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积极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这方面情况刚才夏冰同志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软环境”方面,积极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整合,也在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经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结合不同场景,列出一些数据交易的参考条款。有企业表示,合同示范文本将大幅降低数据流通成本,初步估算,交易效率可以提升30%以上。
“我们也看到,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是一项从无到有、逐渐深入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沈竹林指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锐意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数据市场,为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继续支持数据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国新办
睿迎网-睿迎网官网-无锡股票配资-股票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