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5年第五十期(总第922期)
中考前一个多月,一天晚上八点多钟,我从学校回到家,锁好电动车,刚上楼,还没打开家门,就听到外面乒乒乓乓的一阵巨响,庆幸一路上虽然有大风,偶有雨点飘落,但没有挨浇。不一会儿,朋友圈中,就开始有人晒捡到的冰雹了,不是常见的黄豆粒大小,而是乒乓球那么大,甚至还有鸡蛋那么大的,很多在停在露天的汽车都被砸得坑坑洼洼了。
感慨一下自己的好运气,如果刚刚还在路上骑车,这么大的冰雹砸到脑袋上,哪怕是戴了帽子,大概率也会被砸晕过去。一边翻看朋友圈中的有关冰雹的照片,一边一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浮现出来:为什么会下冰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冰雹?为什么冰雹不是一整块儿?……好奇心驱使我上网去查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比参照搜到的各种文章,终于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
一个月多后,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出了这样一道题。
世界是一个科学大课堂,时时学科学,处处用科学。阅读经典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畅游海底遥望星空……我们增长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请以“一堂科学课”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很多同学反映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我看到这个题目,头脑中就闪现出一个多月前下冰雹那天我查资料,研究问题的场景,这不就是一堂生动的科学课吗?我把这个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一定能拿高分的作文了啊。
又过了几天,有出版社的编辑朋友问我能不能帮他们在我的公众号上推一本关于天气的科普书,我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他们先把书寄给我,读过了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帮忙。
这本名为《好脾气的天气和坏脾气的天气》的科普书,其中这样介绍冰雹:
水像变形金刚一样,可以从液体变成气体,水还能变成固体呢。它能变这么多的花样,要不怎么说它像变形金刚呢? 天上不仅下雨,还下冰雹呢。空气剧烈运动,并伴有阵雨,水珠有可能会突然降温到零度,这时,水就从液体变成固体,小小的水珠,就会结出小小的冰粒,这些冰粒结合成冰雹。水就这样和我们玩起了魔术,就像魔术师把鸡变成鸭一样,在炎热的夏天,也能从雨变成冰雹。
冰雹由好几层冰组成。由雪和结冰的雨水形成的冰粒,多次被风吹到空中,每次,冰粒的外面都会黏附更多的冰粒,一次又一次,就像我们玩的滚雪球一样,冰粒滚成了冰雹。冰雹有时像鸡蛋一样大,砸坏房屋、车辆、树木,甚至砸坏成片成片田地里正待收割的庄稼,不过,如果冰雹只是下在一块地里,隔壁田地里的庄稼就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冰雹和阵雨一样都是区域性的。冰雹不过是雨变化了一次花样,乔装打扮,披一身冰的盔甲,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这个关于冰雹的介绍深入浅出,比我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查资料看到的相关科普知识短文可要生动有趣多了。
当然了,冰雹属于罕见天气,但是,风云雨雪,这些天气现象就再常见不过了,可是,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这又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初中阶段,在语文教材中有哪些介绍气象知识的文章呢?我能想起来的只有一篇——《看云识天气》,这还是我当年上初中时学到的课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艺性说明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在新版的教材中就没有了。另外还有一篇,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一篇很经典的文艺性说明文,但是严格来说,这篇不是介绍气象知识,而是介绍物候的相关知识。
扩展开来,关于天气的相关常识,虽然在初中地理课中有介绍,但都是一板一眼的“教材体”,学生不一定觉得有趣,如果还要当知识背诵下来应对考试,那就会更令人厌烦了。小学呢?语文课本中也很少有这类关于气象知识的课文,科学课中倒是有一些介绍,但大多也是一板一眼的知识短文,可读性并没有那么强。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实在是“熟悉的陌生人”,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一旦追问起这些天气现象的成因,做一回“十万个为什么”,可能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说清楚,就更不用说展开来详细讲一讲了。
深入了解这些天气现象,有什么用呢?这与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教材上虽然有,但内容不够丰富,而且呈现方式又相对古板,所以大多数人在这方面是个短板。那如何弥补这一缺憾呢?读一些优秀科普读物,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阅读科普读物,提高科学素养这件事应该从孩子抓起。
读过《好脾气的天气和坏脾气的天气》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有助于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描述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各种天气现象。整本书的语言风格,都像前面引用的关于冰雹的介绍那样,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但又不会跑题,而是紧紧围绕各种气象知识展开。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所以在其写作时,更倾向于以德国或者欧洲的视角来写,引入中国后,由著名作家肖复兴(他的一些作品曾经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做了本土化的改编。应该说,改编之后,既很好地完成了这本科普读物的本土化,同时兼具全球化的视角。
另外,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不能不提,那就是书中有大量插图。本身关于天气的插图很难画,因为风云雨雪要么是无形的,要么就是很难表现,但这本书中的插图却做得相当好。在描绘风云雨雪的同时,配一处小房子,或者一两个只有背影的小人儿,很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这些插图之后,常常会掩卷沉思,结合着自己的阅读或者生活经历,有很多复杂而微妙的感受。当然了,这是本书的一个优点,但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因为这些高质量的插图,使得其印刷成本大幅增加,因此这本书的定价也就偏高了一些。不过,总体从阅读收获来说,还是很值得的。
最后,说一说这本书适合多大的孩子来阅读。
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群应该已经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小学生,或者是初中低年级学生。读了有什么好处呢?往大了说,可以提升了科学素养;往小了说,其实也有助于考试取得好成绩。毕竟现在试卷常常强调跨学科学习,不要说在地理等学科的考试中会涉及这些知识,就是在语文考试的非连文本阅读中,也常常会出现相关材料,有了这种阅读经验的积累,相关知识的储备,再应对那些考试题,就容易多了。
对这本书感兴趣,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睿迎网-睿迎网官网-无锡股票配资-股票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